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小说艺术 第84页
  • 51阅读
    腊梅绽放迎春来,诗情画意美无边
      腊梅,一种凌寒独放的植物,在寒冬腊月傲然绽放,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自古以来,腊梅就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1. 腊梅的品格   腊梅以其独傲坚韧的风骨,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腊梅象征着坚贞不屈、高尚品格,是人格的典范。   (1)王安石《梅花》:   
    # 时间:2024-03-30# 阅读:51
  • 47阅读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诗词
       一、简介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后发展成为敬老、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风俗的节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插茱萸、祈福、赏菊、吃重阳糕等。    二、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意在祈福和驱邪。人们通常会选择在附近的高山、丘陵
    # 时间:2024-03-30# 阅读:47
  • 48阅读
    周文庸:革命诗人,永垂不朽
      周文庸(1893年-1925年),字友仁,笔名荷生、重夜等,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革命诗人。    1. 诗词创作   周文庸自幼喜好诗词,早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成立了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团体——《创造社》。周文庸的诗词创作以抒情诗为主,融入了大量的政治热情和革命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时间:2024-03-30# 阅读:48
  • 58阅读
    抚今悼昔:在历史长河中感悟人生
       1. 历史的回响   历史如同一条浩瀚长河,奔腾不息,发出了亘古的回响。回望历史,我们总会感慨万千,陷入沉思。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物,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来到我们眼前,与我们对话。    2. 抚今悼昔,感叹世事变迁   抚今悼昔,不禁感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已成废墟,曾经强大的帝国
    # 时间:2024-03-30# 阅读:58
  • 59阅读
    千舟已过万重山:享受生活的诗意
       前言:   千舟已过万重山,经历千帆才会有诗意的风景,诗词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一句诗可以让人想起一段历史,一篇词可以让人吟咏出心中的情感,让我们去感受诗词的魅力,享受生活的诗意。    一、千舟已过万重山,不畏风雨踏征程   1. 人生旅途,难免会遇到风雨坎坷,但只要不畏惧风霜,勇往直前,终将跨越万水千山,到达成功的彼岸。
    # 时间:2024-03-30# 阅读:59
  • 60阅读
    圣人非所与熙也:读儒家经典感悟
      1. 圣人为何非所与熙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的大意是,圣人不是可以随便亲近的人。   圣人之所以非所与熙,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德行和智慧。他们不追求世俗的享乐,而是致力于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他们不与普通人交游,是因为普通人无法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境界。   2. 圣人的交友之道
    # 时间:2024-03-30# 阅读:60
  • 65阅读
    【诗词网】诗情画意的草原美景:用诗歌捕捉草原上的灵感
      一、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1. 诗句:千里草原碧连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2. 含义:这首诗歌描绘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千里草原一望无际,碧绿如毯,随风摇曳的牧草,牛羊成群,悠闲吃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草原风景图。   二、草原上的牧民   1. 诗句:牧民策马扬鞭走,驰骋草原似飞鸟。   
    # 时间:2024-03-30# 阅读:65
  • 71阅读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诗词中的惜时观念
       1. 诗词中的惜时观念   古往今来,诗人骚客们在面对时间流逝时,常发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感叹。这种惜时观念在诗词中屡见不鲜,表现出诗人们对人生短促的感伤和对时间价值的认识。    2. 诗人的惜时方式   1. 珍惜时光,不负韶华:   诗人李白曾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激励人们
    # 时间:2024-03-30# 阅读:71
  • 53阅读
    愿作深山木下一句:莫过归园田居
       1. 愿作深山木下一句   愿作深山木下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归园田居》。意思是,愿做深山里一颗平凡的树木,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与自由。   2. 莫过归园田居   对于厌倦了世俗生活的人来说,莫过于归隐田园,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在田园中,可以耕田种地,自给自足,可以赏花弄草,怡情养性,
    # 时间:2024-03-30# 阅读:53
  • 127阅读
    气势磅礴的史诗巨制:《长征 七律》解读
       红军壮举,七律传颂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迫害,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正是对这一伟大史诗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概括。    七律《长征》赏析   《长征》这首诗共有十四
    # 时间:2024-03-30# 阅读:127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