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鸱鸮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5月31日 阅读:142 评论:0

  

鸱鸮诗句

鸱鸮诗句

  鸱鸮,即短耳鸮,是一种模样独特的渡鸦科鸟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鸱鸮是一种意象非常丰富的动物。无论是诗歌、故事、神话、典籍,都能见到鸱鸮的身影。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当今的现代诗歌和小说创作,鸱鸮一直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本文将探究历代文学中鸱鸮的诗句,展现鸱鸮文化在文学中的多重意义。

  

鸱鸮在《诗经》中的诗句

  1. “鸱鸮之往,得其之宜,鸱鸮之归,遂其适。”(《诗经·大雅·荡》)
  2. “鸱鸮在桑,其子思我。”(《诗经·王风·黍离》)

  在《诗经》中,鸱鸮经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道德的忧虑和对祖先的缅怀之情。比如,《大雅·荡》中的这句诗,意思是说鸱鸮飞走去了,说明它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鸱鸮回来了,说明它成功地完成了目标。这与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安定生活十分相似。

  而在《诗经》中的另一首古诗《王风·黍离》中,“鸱鸮在桑,其子思我。”则表达了怀念故人、思念亲人的情感。这句诗采用了寓言的手法,意思是母鸟在桑树上哀鸣,表示动物也有像人类一样思念亲人的感情。

  

鸱鸮在士大夫诗歌中的诗句

  1. “鸱鸮栖於庭,三岁无成音。”(颜真卿《乐章碑》)
  2. “鸱鸮下田扑,不成三跄公。”(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在唐代诗词中,也有许多描写鸱鸮的诗句。比如颜真卿所写的《乐章碑》和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前者讲述的是鸱鸮在庭院里栖息,三岁还没有产声,暗示了才华横溢的士人年轻时遭受挫折,等待时机的意境;后者则将鸱鸮的形象与爱情和生死的故事相结合,创造出了明快欢欣的氛围。

  

鸱鸮在现代诗歌中的诗句

  1. “从细看,这鸟蛮傻/ 但它唯一的天赋/ 就是善于盯住/ 目标。”(余秀华《鸱鸮》)
  2. “鸱鸮夜飞/ 凭借月色寻找/ 当它终于发现/ 在黑夜里当下”的隐形大门(顾城《忧伤的玛丽亚》)

  在现代诗歌中,鸱鸮的形象也被诗人们广泛使用。比如余秀华的《鸱鸮》中,她将鸱鸮描述成一只“傻鸟”,但是这只“傻鸟”最擅长盯着目标,暗示了人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即使眼前看起来再傻也没有关系。

  而顾城则在自己的诗歌《忧伤的玛丽亚》中,用鸱鸮夜飞的情景来比喻自由追求理想的旅程,所表达的是对爱情、自由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

  

结语

  从古到今,鸱鸮是人们书写文学的常用形象。作为一种动物,它在文学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有人认为它代表忠诚、谦逊、执著的精神,有人认为它是“丧钟鸟”,代表着生命与死亡交替的情感,还有人将它作为古代神话的使者,代表着人类勇气、智慧和信仰的灵魂。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鸱鸮的形象总是以多彩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它或雍容高贵、或凄楚憔悴,或奋楫向前、或翩然起舞,在文学中放射着独特的光芒。

标签: 鸱鸮 形象 诗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524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以你开头诗句
下一篇:时间很慢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