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许多文化名人都曾题咏崇俭的诗句,表达出对崇俭的敬重和推崇。这些诗句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对我们现代人具有启示和警醒作用。
宋代著名文学家张孝祥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玩月》中写道:“井水配沽酒,佳松爲雨篷。说甚闲门折柳夜,开无别院入花明。”这里的“井水配沽酒”,是强调“勤俭节约”的观念;“佳松爲雨篷”,是强调“善于利用”和“量入为出”的原则。张孝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把崇俭、珍惜物资、新思想的理念娓娓道来,展现了儒家的理念和文化魅力。
唐代诗人李白在《题赠孟浩然》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灞陵岸晚凝秋露,重帏深锁定春宵。”这里的“晓寒轻”、“秋露凝”都表示时节变迁,时间过得很快,歌颂了宝贵时光的珍贵。同时,“绿杨烟外”、“红杏枝头”都是自然景象,却能表现出作者的感慨和思索。“重帏深锁”更体现出对物资的节约,别有深意地传递出崇俭的思想和气质。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咏史·丙辰岁除夜》中写道:“铜雀春深锁二乔,壮士憾避嘉名朝。五侯临门何必足,千金棃叶始为春。”这里的“五侯临门何必足”,是杨慎反腐倡廉的倡议。作者认为名利无足轻重,只有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人才是真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时,他也表达了珍惜物资、勤俭持家的观点。
唐代诗人杜甫在《送吴处士》中写道:“丝纶在手,苦尽甘来;四海困穷,力有所为。”这里的“丝纶在手”,是指织锦之工艺,也隐含了有钱人要节约和珍惜自己的家庭财产;“四海困穷,力有所为”则既体现了作者的功利主义思想,又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赞扬。总的来说,此诗表现出了崇尚简朴、善于节约的品格特征和高尚的情感。
唐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群鸟棲孤鴻,萬木起秋風,此時漁浦在,愧我祖龍宫。”这里的“群鸟棲孤鴻”、“万木起秋风”,表现出旷远、静谧、无人杂扰的理想之境。而“愧我祖龙宫”,反映出他对有文化底蕴、知福知足、懂得节制和内在修养的祖先们的敬仰和自省。这篇随笔揭示了淡泊寡欲、追求天地自然、不愿受俗世琐事束缚的人生理念,是崇尚淡泊宁静的代表作品。
以上五首诗歌中,无论是崇尚节约、珍惜物资,还是反腐倡廉,亦或是崇尚简朴、淡泊寡欲,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崇俭的思想和美德。这些诗句向我们诠释了人们历史上对崇俭思想的不断追求、发展与完善的历程,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坚守崇俭的理念,珍惜和保护有限的资源,谨慎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崇俭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需要我们为之而努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863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