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是文学的精髓。它可以用最为简练而优美的语言,表达最为深邃而抽象的思想和感情。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它们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华、一个民族的精神。但是,有些诗句却因为其莫测的含义或未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成为了沉死之作。这些沉死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对于语言与情感的无限探索与尝试。
大家常说:“沉默是金。”这个词汇来自于康熙皇帝下江南时,他曾特意查阅《增广贤文》中的“鸟欲知山水,非问笛声何处来”。皇帝派人找到诗人陈子龙,问他这句话出自何处,旁边的人都看着陈子龙,要他回答。但陈子龙没有说话,而是马上拿出纸笔,写下“鸟是为了自己的羽毛,画就是为了它自己。”当时皇帝们纷纷传唤诗人,许多人都愿意说出这句话的原因,但陈子龙没有这么做,他寻找他的中心,找到全部精力和灵魂,坐在那里沉默不语几分钟。这样的一次“沉默告别——一个令人意犹未尽之诗人。”
名家散文作家俞敏洪曾用“您见过一棵树吗?”这个极简单的问题诠释了诗意的创造力。其实,在经典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曾经学过孟浩然《登高》的最后四句:“含笑入云去,不觉已飘然;\n 十万峰峦里,雪化成江南。”之间,忽隐忽现,恍若寓言,“飘”, “雪化成江南”,每每在我们阅读完该篇文章之后,心中也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诗意圆融之感。这也正是诗歌与语言之间的巧妙结合所带来的效果。
这一句话出自1948年因冀介石之争而牺牲、时年29岁的爱尔兰哲学家、诗人布莱恩·沃尔肖。这句话是他在波尔特·菲尼根的小说《芬叶古堡》中的一个片断。“黑暗中给我的是黑色的眼珠,但我仍然要去寻找光明。”意思是即使一个人处于困难的环境中,仍应坚持追求理想和寻找希望。此句也被视为警醒——黑夜中,我们若有朦胧之状仍需要努力寻找光明。
除去上述的三大沉死诗句外,显然还有很多诗句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笔者举出几个例子:
以上三句话都是著名的诗句,但是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被广泛流传和阅读。这也说明,一句优美的诗句需要经历时间洗礼、思想挖掘、理性扩展。只有它们在历史的长期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才能成为不朽之作。
诗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精华和灵魂的部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快乐、幸福、哀愁,及对人生、自然、爱情、理想等方面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的感受和思考。其中的每一句话都颇具诗意,体现出诗歌不仅是文学之美,更是思想之美、精神之美的核心所在。虽然有很多诗句因为意义深奥或语言生涩而走向沉死之路,但其所表现出的诗意和情感,却永载文化史册,即便被埋没千年,也会因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而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88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