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渐行渐深,夜间的露水开始变白凝结成霜,寒意渐浓。在诗词中,白露也被描绘成了一个季节的符号,代表着丰收季节的到来和感伤时光匆匆的流逝。本文将针对白露这个节气,为大家列举一些文艺作品中出现的关于白露的对应诗句。
“野望千里,明月上重山。银钩秋色迥,黄叶故人残。”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所作,描绘了秋之景象。其中,“银钩秋色迥”比喻白露清晨将草木点缀,而“黄叶故人残”则表达了感伤与依依惜别之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深院静,薄晓灯微明。月到画桥时,更有一人想。”
这首诗是宋代苏轼的名篇之一。诗中如此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暗示着白露时节所包含的感伤情怀。此外,“月到画桥时,更有一人想”则表达着酷似白露美丽而短暂的意象。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都人嫌白鹭,我欲捕鸳鸯。”
这首诗为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仿佛以白露之际的山水格调,来描写江南的秋天景色。他借太湖、岳阳楼等地的俯瞰场景塑造出独具特色的风景,而白露时节夜长晨短的特征也在其中体现。
“芒砀山下水东流,恰与长江水接头。沿江欲到随溪去,此路雨多空水秋。”
这首词是元朝文学家马致远所作。他以“白露”之际的天气条件,为自己画出了一幅遇到雨水困扰又渐渐发丝微凉的情景图。词句之间相互映衬、取舍有度,让人看得出主人翁乐于接受风尘。
“紫岩东归北宿处,人说长安日渐暮。愁心还得山中宿,再看吴楚才多雨。”
这首词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所作。他把内心的感叹,注入到描绘白露时节特征的线条上,着重表达了对于皆露时节物华的情感。同样,他特意描写了“吴楚才多雨”,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五首诗词,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却都成功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意象。每个诗句中流淌着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他们对白露这个季节的感性认识,让我们也更深刻地了解和记忆这个秋季节气。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929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21im
2025-04-29im
2024-03-03im
2025-05-02im
2025-05-02im
2025-02-16im
2025-04-22im
2025-04-22im
2025-04-29im
2025-05-0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