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卖炭翁原文加翻译)

作者:im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阅读:126 评论:0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卖炭翁原文加翻译)

  《卖炭翁》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小令,通过描写一个卖炭人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苦难的思考。以下是《卖炭翁》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不问青红皂。

  将军金甲夜不脱,卸破银装何足道?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吴钩看了,可怜身上血不济。

  却笑黄巢与白起,老儒门生如此者。

  李斯难逃李广之宪,关张羽翼何时世?

  

翻译

  卖炭的翁,伐取薪柴和烧制炭火在南山中。

  满脸尘土和灰烟色彩,两鬓苍苍,十指漆黑。

  卖炭挣来的钱用在何处?只够维持一身的衣食。

  可怜的是,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他内心忧虑着炭的价格低廉希望天气寒冷。

  夜晚城外下了一尺的雪,清晨驾着炭车在冰上留下车辙。

  牛受困,人感到饥饿,太阳已经高悬,卖炭的人在市南门外的泥地中休息。

  轻盈的两骑走了过来,穿黄衣的使者和穿白衫的仆人

  手拿文书、口称旨意,回到车上不问青红皂白。

  将军依然穿着金甲,夜晚也不会脱下来,卸下破损的银装有何足道之处?

  边境的血流成了一片海水,武皇开辟边界的意图依然没有结束。

  十年打磨一把剑,霜刃从未试过锋利。

  今天看了吴国的钩镰剑,他可怜地想,自己身上的血是不值钱的。

  同时,他嘲笑黄巢和白起,以及老儒門生们都如此透底。

  李斯也难逃李广之罪,关羽和张飞的翅膀会在何时兴起?

  

根据《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的文章

  《卖炭翁》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借卖炭人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思考。卖炭翁是一个贫穷卑微的劳动者,通过艰苦的劳作换取微薄的收入,但终究无法改变自己的境遇。下面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主题。

  

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卖炭翁的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贫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他日复一日地伐柴烧炭,满脸尘土和灰烟,两鬓斑白又黑指如墨。他挣取的钱只够糊口,身上的衣物破旧单薄,更令人担忧的是炭价低廉,希望天气寒冷以提高炭价。这些描写展示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对于生活的无奈。他用自己劳动换取的只是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他的命运始终无法逃离贫穷。

  

社会不公与人性的丑恶

  在《卖炭翁》中,卖炭翁看到城外下了一尺的雪,却仍然要驾着炭车穿过冰雪前行。牛疲惫不堪,人也感到饥饿,但市南门外的泥地是他们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与此同时,黄衣使者和白衫仆人乘着华丽的马车出现,他们手执文书,不问青红皂白。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卖炭翁身无分文,而权贵们却奢华富有,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卖炭翁这类劳动者漠不关心。

  

对于命运的思考与敬佩

  尽管被生活碾压,卖炭翁依然保持着对命运的思考和执着。他打磨剑十年,却从未亲身试斩。当看到吴钩剑时,他感慨自己的血是不值钱的,自嘲黄巢、白起等历史人物的倒霉遭遇。然而,他也敬佩李斯难逃李广之宪,关张羽翼何时世。他对于历史中的人物和他们在命运面前的选择和抉择表示敬佩。他自身的遭遇固然不如意,但他依然敢于思考和挣扎。

  总而言之,《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人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苦难的思考。诗中的卖炭翁不仅是一个形象,更象征着那些被社会遗忘和压迫的劳动者们。他的境遇令人痛心,同时也呼唤人们去思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4712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