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之写作背景及拼音版图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创作的一首气势恢宏的词作。这首词是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期间,于1925年8月1日游览岳麓山时所作。它以其雄壮的诗意和强烈的革命热情,成为中国现代诗词史上的不朽名作。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代背景
1925年,中国正处于风云激荡的时代。国内,北洋军阀统治摇摇欲坠,国民革命风起云涌;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在此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
1925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游览岳麓山。岳麓山是长沙的名山,也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凭吊了岳飞的墓葬,瞻仰了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堂,并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词作。
《沁园春·长沙》拼音版图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共有115个字,分为四段,每段29个字。词牌名“沁园春”取自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词的开头两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长沙的秋日风光和湘江的壮阔景象,为全词定下了雄浑的基调。
词的第二段,毛泽东同志详写了游览岳麓山的心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通过对岳麓山的秋色和湘江的景色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抒发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词的第三段,毛泽东同志抒发了对革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词人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景象,比喻革命者们在革命道路上勇敢斗争,为自由而战的豪迈气概。最后两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早期诗词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其豪迈的气势、磅礴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在中国现代诗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词中所表达的革命豪情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也激励着后人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548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