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两个句子出自《登飞来峰》这首诗。这首诗由唐朝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飞来峰顶看到的壮丽景象,诗中流露出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那么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
诗的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就点明了诗人登上的山峰是飞来峰,峰顶有一座高耸的塔,可以听到鸡鸣,看到日出,诗人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第二句“无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了诗人从塔上远眺看到的景象,他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好像站在更高一层楼上一样。诗人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远山,雄伟壮观。诗的第三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描写了诗人看到的壮丽景象,黄河从天边流向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诗的第四句“更上一层楼”描写了诗人的心情。诗人登上了更高的楼层,看到了更加辽阔的视野,他的胸襟也变得更加开阔。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盛唐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才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这首诗不仅描写了飞来峰的壮丽景色,还表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也非常高,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诗人在诗中使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无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诗人用“无穷”和“更上一层楼”这两个词语,将诗歌的境界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整首诗诗风爽朗,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这首《登飞来峰》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它不仅描写了飞来峰的壮丽景色,还表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壮丽景象,诗人登上了更高的楼层,看到了更加辽阔的视野,他的胸襟也变得更加开阔。那么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
诗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了诗人从鹳雀楼上看到的壮丽景色。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夕阳西下,山峰隐没在晚霞中,黄河奔腾入海,气势磅礴。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了诗人想看到更远的地方,于是登上了更高的楼层。从更高的楼层上,诗人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好像站在更高一层楼上一样。诗的第三句“山河览胜处,登览最宜秋”描写了诗人登鹳雀楼的季节是秋天,秋天是登高望远的最佳时节。
诗的第四句“黄河如丝,天际共徘徊”描写了诗人看到的黄河像是丝带一样,在遥远的天际徘徊。诗人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他的胸襟也变得更加开阔。王之涣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盛唐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才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这首诗不仅描写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还表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也非常高,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黄河如丝,天际共徘徊”一句,诗人用“如丝”和“共徘徊”这两个词语,将黄河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整首诗诗风爽朗,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它不仅描写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还表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703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19im
2024-03-03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3-05-31im
2023-05-25im
2023-05-26im
2023-05-25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