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在诗词中,“未到伤心处”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不悔: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武陵春》。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词的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写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诗人感伤世事变幻无常,物是人非,不禁泪流满面。 下面两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诗人想要乘舟游览双溪,但又担心小舟载不动自己心中无尽的忧愁。 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愁绪之多,连小舟也无法承载。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未到伤心处”的意象。
伤心: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流亡到成都,面对战乱后的景象,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了战乱后的残破景象,山河依旧,但国家已经破败,城池荒芜,草木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看到花开花落,听到鸟鸣鸟惊,不禁想起战乱中分离的亲人和朋友,泪水涟涟,心惊胆战。 下面两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乱的残酷,烽火连天,家书难寄,亲人音信皆无。 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白发丛生,搔首叹息,倍感忧伤,似乎连发簪也无法束起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未到伤心处”的意象。
揭秘: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中秋之夜,诗人流放黄州期间,他面对皓月当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词。 开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面对皎洁的月光,发出了对明月和仙境的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想象着天上的宫阙和月宫,不知道今天是什么年份。 下面两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诗人想要乘风归去,但又担心天上的宫阙太高,寒冷刺骨,自己无法承受。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只能在地上起舞,欣赏月光的影子,但这比在人间赏月要好得多。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诗人回到房间,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让他夜不能寐。 最后两句“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 但愿人们能够长久相聚,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诗词中的“未到伤心处”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它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人性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融入诗词之中,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400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5-10-21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2-29im
2024-02-27im
2024-03-01im
2024-03-04im
2025-05-0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4-03-05im
2024-03-02im
2024-03-0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