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原文:气吞山河,气势恢宏的千古绝唱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阅读:68 评论:0

   一、诗词背景

沁园春 雪原文:气吞山河,气势恢宏的千古绝唱

  1. 诗词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2月9日,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后创作的一首词。当时,红军刚刚结束长征,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士气高昂。毛泽东主席面对华北千里冰封,千里雪飘的景象,心中的喜悦和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2. 诗词主题:

  《沁园春·雪》的主题是描绘雪景,抒发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词中,毛泽东主席以恢弘的气势和豪迈的诗风,描绘了北国风光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赞美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二、诗词全文及赏析

  全文原文:

  (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诗词艺术特色

  1. 语言特色:

  《沁园春·雪》的语言质朴、雄壮、豪迈,具有鲜明的战斗特色。词中大量使用了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意象特色:

  《沁园春·雪》中,毛泽东主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如长城、大河、山、原等,并赋予这些意象以鲜明的象征意义,使诗词意境更加开阔、深远。

  3. 结构特色:

  《沁园春·雪》采用上、下阕分章的方式,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写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和对革命胜利的展望。上下阕之间既有内容上的联系,又有结构上的呼应,使诗词整体上浑然一体。

   四、诗词意境

  《沁园春·雪》是一首气势恢宏、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唱。词中,毛泽东主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北国风光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词中的意境开阔、深远,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标签: 当代文学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555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