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和时代背景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杜牧,生于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2年),卒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诗风雄健清新、格调高昂,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有“杜拾遗”之称。
2. 作品原文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年年登高处处登高。
菊花开后西风恶,
天气初逢九日晴。
乡心原上望,
归思关塞深。
处处登高能赏菊,
无家何处话重阳。
```
3. 作品译文
年年重阳节,今年又到重阳节。
每年登高望远,到处都在登高望远。
菊花盛开以后,西风猛烈吹刮。
今天天气晴朗,正逢九九重阳节。
对着家乡望啊望,
思念起塞外,思念起关塞。
到处登高可以观赏菊花,
可是没有家,怎么谈论重阳节呢?
4. 作品赏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诗是杜牧在重阳节登高时所写。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登高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开篇点出重阳节的到来,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交代了时序,点名了节日,突出了时间上的重复。“年年登高处处登高”写出登高这一习俗,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接着两句诗写登高所见。“菊花开后西风恶,天气初逢九日晴”这两句诗写登高所见的景象。西风萧瑟,菊花盛开,正是重阳节的典型景色。同时,这两句诗也为下文的思乡之情埋下了伏笔。
随后,诗歌写登高所思。“乡心原上望,归思关塞深”写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处处登高能赏菊,无家何处话重阳”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情。诗人虽然可以和别人一样,登上高处,欣赏菊花,但却没有家,不能与亲人团聚,所以无法真正体会到重阳节的欢乐。
最后,诗歌以“无家何处话重阳”一句诗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人认为,人生短暂,荣辱沉浮,只有亲情才是永恒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是一首咏节佳作。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871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