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承接

承接是指在诗词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使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的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常见的方法有:
(1) 顺承:是指诗词中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的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在时间上或逻辑上相顺相承,自然连接。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就采用了顺承的手法。前一句写山林刚刚下过雨,后一句写傍晚时分秋天的景象。两句诗在时间上紧密相连,浑然一体。
(2) 逆承:是指诗词中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的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在时间上或逻辑上相反相承,但又前后照应,相得益彰。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就采用了逆承的手法。前一句写国家破败,后一句写春天的景象。两句诗看似矛盾,但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3) 递进:是指诗词中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的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就采用了递进的手法。前一句问明月何时有,后一句问青天知道吗?两句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4) 对比:是指诗词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的事物、场景、人物、情感等进行比较,从而形成鲜明的对照。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就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写两岸猿声啼叫不止,后一句写轻舟已经驶过万重山。两句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急于赶路的急迫心情。
2. 呼应
呼应是指诗词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使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的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互相呼应,前后照应,相得益彰。常见的方法有:
(1) 首尾呼应:是指诗词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在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方面形成呼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一诗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空啸”两句,就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在内容和意境上形成呼应,使诗歌浑然一体,意味深长。
(2) 中间呼应:是指诗词中中间两句或两段在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方面形成呼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就采用了中间呼应的手法。这两句诗在内容和意境上形成呼应,使诗歌更加完整,意境更加深远。
(3) 隔句呼应:是指诗词中隔着一句或几句在内容、意境、情绪、气氛等方面形成呼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就采用了隔句呼应的手法。这两句诗在内容和意境上形成呼应,使诗歌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055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5-11-0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