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豪放词,充满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这首词是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年)写下的,当时他正在徐州担任知州。那一年,王安石正在推行轰轰烈烈的变法,轰动朝野。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变法会扰乱社会秩序,加剧社会矛盾。为了表达他的忧虑,他写下了这首词。
二、词
《水调歌头》全词共13句,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苏轼写景抒情。他先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四句词中有三个疑问句,表现了苏轼对宇宙时空的无限遐想。他问月亮何时出现,又问天上的宫殿里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想象自己乘风而去,飞入天宫,但又担心宫殿太高,太冷,自己承受不住。这些想象和疑问,表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苏轼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他写道: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五句词中,苏轼首先写了他在月光下的舞蹈,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然后,他写到转朱阁、低绮户,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他写到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悲欢离合,表明了他对人生的通达。最后,他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第三部分,苏轼再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叹。他写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两句词中,苏轼写了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表现了他内心的愁绪。他感叹这次秋雨,让他愁绪更深,难以排解。
三、结论
《水调歌头》是一首豪放词,充满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苏轼在词中表达了他对宇宙时空的无限遐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人生的通达。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艺术成就。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105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5-10-2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2-11im
2024-02-26im
2024-01-08im
2024-02-28im
2024-02-10im
2025-05-04im
2024-01-16im
2024-02-28im
2024-02-10im
2024-02-2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