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桂香盈袖,探寻古典诗词中的含桂佳句

作者:im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阅读:77 评论:0

桂的文化意象

桂香盈袖,探寻古典诗词中的含桂佳句

桂,这一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内涵的植物,自古以来便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绽放异彩,从屈原《离骚》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到王维《鸟鸣涧》里的"人闲桂花落",桂以其独特的芬芳与高洁的品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桂树四季常青,花香清远,象征着坚贞不屈、高雅纯洁的品格,因而深受诗人喜爱,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梳理古典诗词中含桂的经典诗句,探寻桂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意蕴,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桂香诗韵。

先秦两汉:桂意象的源起

桂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早见于《楚辞》。《离骚》中"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的句子,将桂与椒、蕙等香草并列,作为高洁品德的象征,屈原以桂自喻,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在《九歌·东君》中,"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更是将桂浆(桂花酒)与北斗星辰相联系,赋予桂以超凡脱俗的神性色彩。

汉代诗歌中的桂意象延续了《楚辞》的传统,同时开始与月亮产生关联。《淮南子》中"月中有桂树"的记载,为后世"月桂"意象奠定了基础,汉代乐府诗《艳歌行》中"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轮舆"虽未直接提及桂,但描绘的天界景象为后来月宫桂树的想象提供了素材。

魏晋南北朝:桂意象的丰富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桂在诗歌中的意象逐渐丰富多元,曹植《仙人篇》"仙人揽六著,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中的"桂酒",延续了《楚辞》中桂浆的传统,同时增添了仙道色彩,这一时期,桂开始与隐逸生活相联系,如陶渊明《读山海经》"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虽未直言桂,但其清高隐逸的情怀为后世咏桂诗提供了精神内核。

南朝诗人对桂的描写更加细腻,如何逊《咏早梅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虽咏梅,但其对花木的精细观察和情感投射方式影响了后来的咏桂诗,梁简文帝萧纲《采莲曲》"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则首次将桂与舟楫结合,开创了"桂楫"意象。

唐代:咏桂诗的黄金时代

唐代是咏桂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诗人都留下了含桂的经典诗句,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桂花飘落衬托山居之幽静,创造了空灵深远的意境,李白《咏桂》"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则通过桃李与桂的对比,赞美了桂树不慕荣华、持久芬芳的高贵品质。

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借用月桂传说,抒发了战乱中思亲的悲苦,白居易《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将月桂飘落人间的想象与庐山实景结合,富有浪漫色彩,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的"桂堂"成为高雅居所的代称,展现了桂在唐代士人生活中的地位。

宋代:桂意象的哲理化与生活化

宋代诗词中的桂意象呈现出哲理化与生活化并行的趋势,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将桂花与月宫仙境相联系,同时寄寓人生感慨,陆游《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我老正须闲处著,白云一半肯分无?遥知玉节朝金阙,暂醉榴花对绿蒲,它日名园竞桃李,茂陵松柏自萧疏,采菊泛觞终觉浅,折桂吟诗岂待渠"以折桂喻科举及第,又超越功名之思,表达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赋予桂花以人格化的特质,赞美其不事张扬、清香自远的品格,也隐含了词人对女性美德的期许,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借月桂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杜甫诗句遥相呼应。

元明清:桂意象的延续与创新

元明清时期,桂意象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虽未直言桂,但其苍茫境界为后来的咏桂词提供了新的审美维度,明代高启《桂花》"玉阶桂影秋绰约,天风为裳云为佩,岂知人间有尘俗,香满乾坤月中坠"将桂花与月宫仙子相比拟,想象瑰丽。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未直接写桂,但其凄清意境与月桂传说的情感基调相通,袁枚《谒岳王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不教白骨葬青山,万古云霄一羽毛,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环珮空归月夜魂,分明怨恨曲中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结尾处"桂魄"(月亮的别称)的运用,将历史沉思与自然意象融为一体。

桂香诗韵的永恒魅力

从《楚辞》到清诗,桂在古典诗词中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其意象不断丰富发展,从最初的香草象征,到与月宫传说结合,再到成为科举及第、品格高洁的多元符号,历代诗人或以桂喻人,或借桂抒怀,或托桂言志,创造了无数动人的含桂诗句,这些诗句如桂花般清香远溢,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现代读者的心弦,当我们品读这些含桂的诗词佳句时,不仅是在欣赏语言艺术,更是在感受中华文化中那份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桂香盈袖,诗韵长存,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所在。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431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