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等待:12岁的留守儿童陈小星独自生活在空荡的老宅中,每天放学后都坐在门槛上等待永远不会按时回家的父母,只有一只叫"阿黄"的老狗陪伴。
破碎的承诺:父母承诺春节回家却再次食言,小星在除夕夜独自吃着冷掉的饺子,听着邻居家的欢笑声,内心充满被抛弃的恐惧和愤怒。
自我封闭:新学期开始,小星变得更加孤僻,拒绝与同学交流,成绩直线下滑,用冷漠筑起一道墙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
意外转机:班主任林老师发现小星的异常,通过家访了解到他的处境,开始用耐心和关怀慢慢融化小星心中的坚冰。
情感宣泄:在美术课上,小星通过一幅描绘空荡房子的画作无意中宣泄了内心积压的情感,引起了林老师的特别注意。
希望曙光:林老师联系上小星的父母,安排了一次视频通话,让小星感受到虽然父母身在远方,但爱从未离开。
在本次写作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小星孤独的日常生活、父母失约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林老师如何发现并开始帮助这个封闭自我的孩子,故事将展现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成长困境。
《未归的家童》
老宅的门槛已经被磨得发亮,陈小星坐在上面,双腿悬空晃荡着,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十二岁的他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等待,尽管他知道,今天父母又不会按时回家了。
"阿黄,过来。"小星轻声呼唤,一只毛色发黄的老狗慢吞吞地走过来,把头靠在他的膝盖上,小星抚摸着阿黄的头,感受着它粗糙的毛发和温热的体温,这是他现在唯一的依靠。
村里人都说小星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在城里打工,一年到头回不来几次,他就自己照顾自己,早晨自己起床做早饭,放学后自己写作业,晚上自己热饭吃,村里其他孩子都有父母接送,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而小星只有空荡荡的老宅和一只老狗。
"小星,你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啊?"隔壁的王奶奶提着菜篮子经过,照例问道。
"快了,春节就回来。"小星机械地回答,眼睛却盯着远处的地面,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说同样的话了。
王奶奶叹了口气,从篮子里拿出两个苹果塞给小星:"拿着吃吧,正长身体的时候。"小星道了谢,却没有立即吃,他把苹果放进书包,那是留给明天当午餐的。
夜幕降临,小星点亮了厨房的灯,灶台对他来说还是太高,他得踩着一个小板凳才能操作,晚饭很简单——中午剩下的米饭加点青菜炒一炒,油放得有点多,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油腻的味道,阿黄在脚边转来转去,小星分给它一些米饭。
吃完饭,小星坐在院子里写作业,月光很亮,可以省下电费,数学题对他来说不算难,但语文作业要写一篇《我的家》的作文,他却迟迟下不了笔。
"我的家..."铅笔在纸上轻轻点着,留下一个个灰色的小点,小星抬头看了看这座老宅,墙壁斑驳,屋顶有几处漏雨,这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他暂时居住的地方,家应该是有父母的地方,有笑声的地方,有温暖的地方。
最后他只写了一行字:"我的家很远,远到我等不到他们回来。"
春节前一周,村里开始热闹起来,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返乡,鞭炮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小星每天放学后都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回家看看父母是否回来了,但每一次,迎接他的只有沉默的老宅和摇着尾巴的阿黄。
除夕那天,小星起了个大早,他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擦了那扇多年无人触碰的窗户,母亲在电话里说过,今年一定会回来过年的,小星相信了,就像他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自然。
他包了饺子,虽然形状歪歪扭扭,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饺子下锅时,他紧张地盯着,生怕煮破了,天色渐暗,邻居家的鞭炮声和欢笑声透过墙壁传来,小星坐在门槛上,眼睛盯着村口的方向。
"他们可能堵车了。"小星对阿黄说,声音有些发抖,"城里到这里的路不好走。"
阿黄舔了舔他的手,似乎在安慰他。
晚上九点,电话终于响了,小星几乎是扑向那台老旧的座机。
"小星啊..."是母亲的声音,背景音很嘈杂,"对不起,妈妈这边临时加班,回不去了...你爸爸也是...我们给你寄了钱和新年衣服..."
小星没有说话,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口炸开,又冷又疼。
"小星?你在听吗?"
"嗯。"小星挤出一个音节。
"你要照顾好自己,别让奶奶担心,我们五一一定回去,好不好?"
"好。"小星挂断了电话。
饺子已经凉了,粘在一起变成了一团,小星机械地咀嚼着,尝不出任何味道,阿黄在旁边呜呜地叫着,似乎感受到了小主人的悲伤。
外面的鞭炮声达到了高潮,夜空被烟花照亮,小星站在院子里,仰头看着那些转瞬即逝的光芒,每一朵烟花绽放时,都能照亮他泪流满面的小脸。
新学期开始后,小星变得更加沉默,课堂上老师提问,他明明知道答案也不举手;课间同学们玩耍,他独自坐在角落看书;放学后他直接回家,不再和任何人同行。
"陈小星,你的作业呢?"语文老师李老师皱着眉头问道。
小星低着头不说话,他昨晚根本没写作业,而是抱着阿黄在院子里坐了一整夜。
"放学后留下来补作业。"李老师严厉地说。
放学后,教室里只剩下小星一个人,铅笔在作业本上划出深深的痕迹,仿佛要把纸划破,突然,一滴泪水落在纸上,晕开了刚写好的字,小星猛地合上本子,把脸埋进臂弯里。
"怎么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星抬起头,看到班主任林老师关切的脸。
"没什么。"小星迅速擦了擦眼睛。
林老师在小星旁边坐下,没有急着追问,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轻声说:"我小时候也经常一个人,父母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我。"
小星惊讶地看了老师一眼,他从未想过总是笑容满面的林老师也有这样的过去。
"那时候我觉得很孤单,甚至有点怨恨父母。"林老师继续说,"但后来我明白,他们离开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因为太爱我了,想给我更好的生活。"
小星低下头,眼泪再次涌出来:"他们说春节会回来的...但他们没有..."
林老师轻轻抱住这个瘦小的男孩,感受着他压抑已久的抽泣,在空荡荡的教室里,一个孩子终于卸下了坚强的伪装,释放出积压许久的委屈和思念。
第二天,林老师找小星谈话,她不是来说教的,而是真诚地想要帮助这个孩子,她了解到小星的父母在城里做建筑工人,工作辛苦且不稳定,连春节这样的假期也常常被要求加班。
"小星,你愿意和我做个约定吗?"林老师微笑着说,"每天放学后,你可以来办公室写作业,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写完作业我们再一起聊聊天,怎么样?"
小星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就这样,小星的生活开始有了小小的改变,每天放学后,他不再直接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而是先去林老师办公室,起初他只是默默地写作业,但渐渐地,他开始问一些问题,偶尔甚至会说一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一个月后的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最想去的的地方",其他孩子画了游乐园、海滩、动物园,而小星画了一间小小的房子,房子门口站着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他们手牵着手,脸上带着笑容。
"这是哪里?"美术老师好奇地问。
小星轻声回答:"回家的路。"
林老师看到这幅画时,眼睛湿润了,她把画拍下来发给了小星的父母,附上了一段话:"你们的儿子每天都在等待,等待一条通往你们身边的回家之路。"
那天晚上,小星接到了一个意外的视频电话,屏幕上出现了父母熟悉又陌生的脸,他们背后是简陋的工棚。
"小星..."母亲一开口就哭了,"对不起...爸爸妈妈错了..."
父亲红着眼睛说:"我们已经和老板说好了,下个月就回去看你,一定回去。"
小星看着屏幕里的父母,发现他们比自己记忆中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头发也白了不少,他突然明白了林老师说的话——父母离开不是因为不爱他,而是因为太爱他了。
"我等着你们。"小星说,这是他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感到希望。
挂断电话后,小星走到院子里,夜空中的星星很亮,就像无数个等待归家的孩子的眼睛,阿黄跟在他身后,尾巴轻轻摇晃着。
小星蹲下身抱住阿黄,轻声说:"他们就要回来了,真的。"
夜风吹过老槐树,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话,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未归的家童终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围绕以下线索展开:
美术天赋:小星在美术课上展现的绘画天赋,特别是他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暗示他未来可能通过艺术找到情感宣泄和表达的出口。
林老师的过去:林老师提到自己童年也有类似经历,这为后续揭示她为何如此关心小星,以及她可能与小星父母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埋下伏笔。
父母的变化:父母在视频中显得苍老许多,暗示他们在城市打工的艰辛生活,为后续可能出现的父母一方受伤或决定返乡的情节做铺垫。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775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5-05-23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23im
2023-06-03im
2023-06-16im
2024-01-06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2024-02-26im
2025-04-18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