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蟾宫折桂是一个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意象,蟾宫,即月宫,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折桂,则象征着科举及第或功成名就,这一意象不仅承载了古人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也寄托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本文将带您一起探寻古典诗词中那些关于蟾宫折桂的诗句,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蟾宫折桂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淮南子·天文训》中的记载:“月中有蟾蜍。”古人认为月亮上有蟾蜍,因此将月宫称为蟾宫,而折桂的典故则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自此,折桂便成为科举及第的代名词。
蟾宫折桂的结合,不仅象征着对月亮的崇拜,也寄托了古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运用,成为文人墨客表达志向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1、李商隐《嫦娥》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蟾宫折桂,但通过描绘嫦娥的孤独与悔恨,间接表达了人们对月宫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嫦娥偷食灵药,飞升月宫,却因此失去了人间的温暖与亲情,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蟾宫折桂意象的深层内涵。
2、李白《把酒问月》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的这首诗以月为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白兔捣药”与“嫦娥孤栖”正是蟾宫折桂意象的组成部分,李白通过对月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以月为引,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提到的“天上宫阙”与“琼楼玉宇”正是蟾宫折桂意象的体现,苏轼通过对月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蟾宫折桂,但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繁华景象,间接表达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词中提到的“玉壶光转”与“灯火阑珊处”正是蟾宫折桂意象的体现,辛弃疾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5、王安石《元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蟾宫折桂,但通过描绘春节的喜庆景象,间接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新桃换旧符”正是蟾宫折桂意象的体现,王安石通过对春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蟾宫折桂意象不仅承载了古人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也寄托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运用,成为文人墨客表达志向与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蟾宫折桂意象的探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1、对月亮的崇拜
古人认为月亮是神秘而神圣的,蟾宫折桂意象正是对月亮崇拜的体现,通过对月宫的描绘,文人墨客表达了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2、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蟾宫折桂意象寄托了古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通过对蟾宫折桂的描绘,文人墨客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3、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蟾宫折桂意象也承载了古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月宫的描绘,文人墨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蟾宫折桂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通过对这一意象的探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让我们一起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1、《淮南子·天文训》
2、《晋书·郤诜传》
3、李商隐《嫦娥》
4、李白《把酒问月》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王安石《元日》
1、蟾宫折桂的典故
- 蟾宫: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 折桂:科举及第或功成名就的代名词。
2、蟾宫折桂意象的文化内涵
- 对月亮的崇拜
-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蟾宫折桂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 李商隐《嫦娥》
- 李白《把酒问月》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王安石《元日》
感谢各位读者对本文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332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5-02im
2023-06-06im
2024-02-25im
2023-05-26im
2025-04-17im
2023-06-13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