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惊变:民国十六年深秋,上海滩知名收藏家程墨白深夜遭人暗杀,其珍藏的明代《寒山烟雨图》不翼而飞,引发轩然大波。
神秘线索:探长齐远在案发现场发现一枚刻有"夜遁"二字的玉牌,以及一幅被撕碎的《寒山烟雨图》临摹品,暗示案件背后另有隐情。
往事浮现:调查中齐远发现程墨白与二十年前一桩灭门惨案有关,而"夜遁"正是当年幸存者沈寒山的别号,如今已成为上海滩最神秘的文物鉴定专家。
真相交错:随着调查深入,齐远逐渐揭开一个关于复仇与救赎的故事,发现表面上的盗窃杀人案背后藏着更复杂的真相。
意外结局:当齐远找到沈寒山时,发现真正的《寒山烟雨图》早已被程墨白调包,而沈寒山的复仇计划也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本次写作部分将聚焦于案件发生后的初期调查阶段,主要描写齐远探长如何通过现场蛛丝马迹发现"夜遁"线索,以及他与沈寒山的初次交锋。
什么于夜遁逃:上海滩午夜失窃案背后的隐秘往事
民国十六年深秋,上海法租界福煦路的一栋洋房内,一场精心策划的盗窃案在午夜时分悄然发生,当巡捕房的齐远探长赶到现场时,死者程墨白的尸体已经僵硬,那双曾经鉴赏过无数珍品的眼睛,此刻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仿佛在质问着什么。
一、午夜凶案
秋风卷着法桐的落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程公馆的客厅里,一盏台灯孤零零地亮着,在深红色的地毯上投下一圈昏黄的光晕,齐远蹲下身,戴上白手套,轻轻翻动死者已经冰冷的手腕。
"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法医老周推了推眼镜,"一刀毙命,凶器应该是把薄刃匕首,从第四和第五肋骨之间斜向上刺入心脏。"
齐远点点头,目光扫过客厅的每一个角落,程墨白是上海滩有名的古董收藏家,这间客厅陈设却出奇地简朴,只有墙上几幅字画显示出主人的不凡品味,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沙发的那面墙——一个空荡荡的画框孤零零地挂在那里,画框下方的标签上写着"寒山烟雨图,明,沈周"。
"画被盗了?"齐远问站在一旁的管家。
管家老刘面色苍白,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是...是的,探长,老爷最珍视的就是这幅《寒山烟雨图》,每晚睡前都要看上一眼,昨晚我服侍老爷睡下时,画还好端端地挂在墙上..."
齐远走近那个空画框,仔细观察,画框上没有撬动的痕迹,锁扣完好无损,显然是用钥匙打开的,他转向管家:"画框的钥匙有几把?谁保管?"
"只有两把,"管家急忙回答,"一把老爷随身携带,另一把...另一把放在老爷书房的暗格里。"
齐远眉头一皱:"带我去看看。"
书房在二楼,布置得古色古香,管家颤巍巍地走到一个红木书架前,取下第三排的一本《史记》,露出后面的暗格,暗格是空的。
"钥匙不见了..."管家倒吸一口冷气。
齐远的目光被书桌上的一样东西吸引——那是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的白玉牌,上面用篆体刻着两个字:"夜遁"。
二、夜遁之谜
回到巡捕房,齐远把那块玉牌放在办公桌上,在台灯下仔细端详,玉质温润,雕工精细,显然是上等货色。"夜遁"二字笔力雄浑,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沧桑感。
"查到了什么?"他问刚进门的助手小李。
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探长,夜遁',江湖上确实有些传闻,据说这是二十年前一位名叫沈寒山的书画鉴定家的别号,此人精通古玩字画,尤其擅长鉴别真伪,在京津一带很有名气,不过后来..."
"后来怎么了?"
"后来就销声匿迹了,有人说他得罪了权贵,被逼得家破人亡;也有人说他看破红尘,隐居山林去了。"小李压低声音,"最奇怪的是,我查档案时发现,二十年前天津确实发生过一起灭门惨案,死者姓沈,一家七口全部遇害,只有一个在外求学的儿子幸免于难。"
齐远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程墨白是什么时候来上海的?"
"巧了,正是二十年前,从天津来的。"
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齐远望着远处闪烁的霓虹,思绪万千,一块刻着"夜遁"的玉牌,一幅失窃的古画,一个二十年前的灭门惨案...这些碎片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联系?
第二天清晨,齐远再次来到程公馆,他总觉得案发现场还有什么被遗漏的线索,在书房里,他注意到垃圾桶内有几张被撕碎的宣纸,拼凑起来后,竟是一幅《寒山烟雨图》的临摹品,画工精湛,几乎可以乱真。
"奇怪,"齐远自言自语,"既然有如此完美的赝品,为何还要冒险偷走真迹?"
三、寒山烟雨
三天后,一则消息引起了齐远的注意:上海最有名的古董店"墨云轩"将举办一场私人鉴赏会,展出一批新收的珍品,而店主,正是那位失踪多年的沈寒山。
齐远换上便装,带着那块玉牌前往墨云轩,店铺位于静安寺路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内,门口只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低调得近乎刻意。
店内陈设简单,几件瓷器、几幅字画,看似随意地摆放着,却件件都是精品,一个身着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站在柜台后,正用放大镜观察一枚古钱,听到门响,他抬起头来。
那一瞬间,齐远仿佛看到了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沈寒山的眼睛黑得惊人,却又平静得可怕,像是把所有情绪都沉淀到了最深处。
"先生想看些什么?"沈寒山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齐远掏出那块玉牌,放在柜台上:"沈先生可认得这个?"
沈寒山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他拿起玉牌,对着光看了看:"好玉。'夜遁'...有意思的刻字,不过很抱歉,我不认识这东西。"
"是吗?"齐远直视着他的眼睛,"那程墨白这个名字,沈先生应该不陌生吧?"
店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沈寒山放下玉牌,缓缓摘下眼镜擦拭:"程先生是收藏界的前辈,自然听说过,听说他最近...出事了?"
"沈先生消息很灵通啊。"齐远意味深长地说,"程公馆失窃的《寒山烟雨图》,听说与沈家有些渊源?"
沈寒山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见的苦笑:"探长果然做了功课,不错,那幅画原本是家父的收藏,二十年前变卖了,没想到辗转落入了程先生手中。"他顿了顿,"不过探长若是怀疑我,恐怕要失望了,案发当晚,我在苏州拜访一位老友,今早才回上海,墨云轩的伙计和苏州的朋友都可以作证。"
齐远没有立即回应,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山水小品上,那画风,与他在程公馆发现的临摹品如出一辙。
"沈先生的画工了得啊。"齐远意味深长地说。
沈寒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轻轻摇头:"闲来消遣而已,不值一提。"
离开墨云轩时,天已经黑了,秋风卷着落叶在街角打转,齐远竖起大衣领子,脑海中回放着沈寒山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这个男人身上有太多谜团,但直觉告诉他,程墨白之死绝非简单的谋财害命。
四、夜遁之影
接下来的一周,齐远深入调查了二十年前那桩沈家灭门案,档案记载简略:民国六年冬夜,天津英租界一栋洋房内,沈家七口全部被杀,财物洗劫一空,案件至今未破。
更奇怪的是,当齐远想查阅程墨白二十年前的档案时,发现相关记录全部不翼而飞,这个从天津来的收藏家,仿佛刻意抹去了自己前半生的所有痕迹。
齐远派人日夜监视墨云轩,却发现沈寒山生活极其规律,除了偶尔去茶馆听戏,几乎足不出户,那幅《寒山烟雨图》更是杳无踪迹。
直到第八天深夜,监视的警员传来消息:沈寒山换了一身黑衣,从后门溜出,上了一辆没有牌照的汽车。
齐远立刻带人跟上,汽车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了闸北一处废弃的仓库前,沈寒山下车后警惕地环顾四周,然后快步走进仓库。
齐远示意手下包围仓库,自己则悄悄跟了进去,仓库内堆满了破旧的木箱,只有角落里点着一盏煤油灯,灯光下,沈寒山正与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低声交谈,那人背对着门口,齐远看不清他的脸,但注意到他右手缺了一根小指。
"东西带来了吗?"缺指男声音嘶哑。
沈寒山从怀中取出一个卷轴:"钱呢?"
缺指男冷笑一声:"沈先生,你以为杀了程墨白,还能全身而退?"
齐远心头一震,正想上前,却见沈寒山突然转身,目光直刺他藏身之处:"齐探长,既然来了,何不出来一见?"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残缺的手指:缺指男右手缺少的小指,暗示他与二十年前沈家灭门案有关(档案记载现场发现一截断指)
双重临摹:沈寒山展示的画作并非真迹,而是他精心准备的第二幅临摹品,真迹早已被他秘密转移
身份谜团:程墨白书房暗格中藏着的不仅是画框钥匙,还有能证明他真实身份的文件,揭示他与沈家的恩怨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467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7-13im
2025-04-19im
2024-02-26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6-09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