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一、荷叶与荷花
1. 荷花和荷叶是荷花植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荷叶宽大,呈盾状,有光滑的表面和锯齿状边缘,而荷花则由细长的茎秆托起,花朵具有多种颜色和形状。
2. 荷叶在水面上漂浮,为荷花提供支撑,并有助于调节荷花的温度和湿度,而荷花则以其美丽的花朵和清香吸引蜜蜂和鸟类,为这些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二、荷花与诗
# 时间:2024-09-28# 阅读:70
-
63阅读
端午节诗句美不胜收,一句获嘉奖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中国美诗尤其丰富的节日,诗句很多,其中《五月五日》、唐朝诗人吴融作《端午日》、与清朝诗人丁绍仪所作的《五日午酣雨未晴》都获得了嘉奖。
# 时间:2024-09-28# 阅读:63
-
67阅读
一、高适简介
高适(699—765),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达夫,幽州蓟县(今河北蓟县)人。出生于开元七年(699年),死于乾元二年(765年),享年六十七岁。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二十四年(736年)被选为左骁卫郎将,二十八年以卫尉少卿随李光弼出征安史之乱。他跟随李光弼平定了安史之乱,官至右散骑常侍,封渤海郡王。高适与岑参、王昌龄、李颀并称唐
# 时间:2024-09-28# 阅读:67
-
229阅读
1. 诗词创作背景
梁甫行是西汉诗人贾谊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开山之作。该诗创作于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贾谊被贬谪长沙后。贾谊怀才不遇,感慨时局,由此写下此诗。
2. 诗词艺术特色
(1)铺陈渲染,形象鲜明:诗中大量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梁都的繁华奢靡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时间:2024-09-28# 阅读:229
-
54阅读
前言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隐居成都草堂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诗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一) 江畔春晓
一江春水向东流,
花红柳绿映悠悠.
独步江畔寻芳迹,
草长莺飞两岸留.
# 时间:2024-09-28# 阅读:54
-
53阅读
诗词网: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创作背景
提到唐朝诗人杜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杜牧的诗作《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 时间:2024-09-28# 阅读:53
-
73阅读
- 1. 何为倒屣相迎
-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需要接待客人的时候,而倒屣相迎就是一种常见的礼仪行为,它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欢迎。倒屣相迎的具体做法是,当客人来到时,主人会脱下鞋子,然后走到门口迎接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 2. 倒屣相迎的历史起源
- 倒屣相迎这一礼仪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
# 时间:2024-09-28# 阅读:73
-
80阅读
1. 作品背景
《水龙吟》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苏轼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期间所作,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慨。
2. 词作赏析
(1)上阕:豪放豪迈
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手可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时间:2024-09-28# 阅读:80
-
58阅读
一、诗词的源起
1. 诗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起源于古代的《诗经》,汇集了数千年来文人的情感、思想、智慧与艺术。
2. 诗,以言志;词,寄情。一代代诗词名篇,词句凝练,情思深邃,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二、古诗名句的魅力
1. 艺术之美:古诗名句往往语言优美,意
# 时间:2024-09-28# 阅读:58
-
71阅读
1. 子曰 不愤不启:愤怒的动力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的教育名言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学生不愤,不发怒,就不启发他;如果他不悱,不困惑,就不开导他。如果举一隅而他不能推知三隅,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教育的启发式原则,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孔子
# 时间:2024-09-27# 阅读:71